12月8日,證監會就《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私募辦法》)公開徵求意見。證券時報記者梳理該《私募辦法》中有關私募股權投資的相關監管條款發現,《私募辦法》提高了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門檻,尤其是提高了個人LP的進入門檻,還擊中行業當下盛行的專項基金的“命門”。多位業內人士均對記者表示,該《私募辦法》落地將極大地加速行業洗牌,小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或將有一大部分將被洗牌出局。此外,新政或不利於天使投資和早期投資,未來合格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將急劇減少。
投資門檻提至300萬元 專項基金1000萬元起步
《私募辦法》進一步完善合格投資者標準。其中,對投資者投資於單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實繳金額,從原來的不低於100萬元,提高至不低於300萬元。這意味着,無論對於個人LP還是機構LP,300萬元已經是參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最低門檻。
這給不少創投機構的募資帶來較大影響。“新規正式實施後,我們原來的許多個人LP都參與不了了。”華南一家管理規模爲10億元左右的小型VC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該機構有不少個人LP對基金的出資額就在100萬-200萬元之間,“他們對股權投資有點興趣,但又不願意投入太多,所以都是按照原來的投資者合格線來投的。”該負責人表示,新規可能會對他們未來募資有一定影響。
但據記者瞭解,相比於投盲池基金,當下不少個人LP更傾向於投資單一項目的“專項基金”。此次《私募辦法》也對“專項基金”提出了相關規定:首先,《私募辦法》對“專項基金”定義爲:私募基金管理人將單隻私募基金80%以上基金財產投向單一標的基金;其次,專項基金實繳規模不得低於2000萬元;此外,投資者門檻上,單個自然人投資者實繳規模不得低於1000萬元。
據記者瞭解,由於專項基金項目數量少、所需資金量小,募資週期和投資週期都能大大縮短,因此受到許多個人LP的青睞,這一策略也在2023年的創投圈更加盛行。但是,大部分個人LP都會分散投資多個專項基金,對每個專項基金的出資額僅在小几百萬元。因此可以預見,該新規對那些以專項基金爲主要策略的GP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有業內人士預計,明年將至少有1000家以專項基金爲主的GP消亡。
該《私募辦法》還作出了過渡期的安排,“私募基金管理人,除了名稱、經營範圍、實繳資本和高管持股比例外,應當在一年內完成整改;私募基金嵌套層級應當在兩年內完成整改,對存量私募基金不符合其他規定的,完成整改前不允許新增募集規模或新增投資者、不得展期,到期予以清算。”
基金到期要“強制清算” GP退出壓力加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2萬家,管理基金數量超過15萬隻,管理資產規模約21萬億元。龐大的基金規模如今面臨退出難題。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清盤的基金數量僅佔基金累計總量的不到20%。業內在基金退出問題上可謂絞盡腦汁。
此次《私募辦法》也對基金的退出提出了要求,明確“基金合同終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發生終止情形之日起5個工作日之內組織對私募基金財產進行清算,基金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上述VC機構負責人表示,以前基金到期之後對清算沒有嚴格要求,如今提出這個要求意味着要強制清算,這對GP的投後和退出帶來更大壓力。
此外,記者與業內人士交流了解到,此次《私募辦法》中對專項基金投資門檻的提高,或將影響到基金的退出。“現在許多即將到期的基金,會拿出單個項目設立一隻專項的接續基金,來向個人LP募資。”北京一VC機構IR人士對記者表示,只要把一隻基金裡仍未退出的項目進行分拆,把一個或多個項目包裝成一隻專項基金,那麼原來的那隻基金也就算退出了。該人士透露,在退出難的環境下,這種操作越來越多。
但是,如果按照新規,單隻基金80%的資金投入單一項目算作專項基金,個人LP的門檻就要提高到1000萬元,那這種另外設立專項接續基金的退出方式將面臨挑戰。但是,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也不難調整,“只要投資單個項目金額不超過基金的80%就可以了,或者基金裡再搭配點其他項目的股份。”
個人LP數量將急劇減少 或不利於早期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私募辦法》強化了基金託管方面的監管,其中要求投資於單一標的的專項基金也必須託管,而在此之前,專項基金是可以不託管的,這很大程度上保護了LP。
此前被爆跑路的洛克資本董事長張穎豪,捲走的資金中部分就屬於未被託管的資金。據悉,洛克資本有12只基金均未顯示託管行,也就是說,這些個人LP的投資款項未得到有效監管,增加了資金被挪用或捲走的風險。
總體來看,新政初衷在於淨化股權投資市場環境,出清“僞私募”,保護投資者權益。但是,受訪投資人均認爲,新政或將不太利於早期投資。“早期投資的單筆投資金額很小,基金規模也不需要太大,許多個人LP是願意參與的,提高門檻後,會將很多有情懷有想法的投資人拒之門外。”廣州一VC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新規落地後,符合條件的個人LP數量會急劇減少,小型VC機構的生存將愈發艱難。
中歐資本董事長張俊在其朋友圈發表觀點表示,風險投資是重要的生產力,新規將對風險投資帶來巨大影響,一定程度上“扼殺生產力”,尤其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中小微企業仍在苦苦掙扎,新規之後,初創企業將更加拿不到融資。
責編:嶽亞楠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