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道
紫光股份(000938.SZ)全資控股新華三一事或生“變數”。
9月24日晚,紫光股份發佈公告披露收購控股子公司新華三剩餘49%股權事項最新進展。其表示,考慮到此次交易將在完成定增後實施,結合自身貨幣資金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爲順利推進交易實施及定增事項,公司決定先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工作,再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因此,公司將先終止收購新華三剩餘49%股權事項,待定增完成後,再推進相關收購事宜。
公告發布後,不少投資者在紫光股份的股吧熱議,由於紫光股份表述爲“終止”,但同時表示等定增完成後再進行收購,此次“終止收購”可以理解爲“中止收購”,因此也有投資者心存擔憂。
對於收購交易終止,新華三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具體詳情諮詢紫光股份方面。”紫光股份方面則表示,終止交易不會對交易產生實質性影響,也不涉及定增方案。
記者留意到,紫光股份今年1月3日和5月27日,兩次披露收購新華三剩餘股權相關消息後,由於市場普遍看好,股價也有相應上漲,如今收購計劃調整,股價也隨之跳水。
終止重大資產重組
今年5月27日,紫光股份發佈公告,擬由全資子公司紫光國際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HPE開曼購買所持有的新華三48%股權,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向Izar Holding Co購買所持有的新華三1%股權,合計收購新華三49%股權,交易作價爲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6.85億元),此次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以新華三2022年淨利爲基礎測算,此次收購市盈率爲13.50倍。紫光股份同日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20億元,用於支付此次收購款項。
此後,這一收購及定增計劃均在推進之中。9月24日晚,紫光股份突然宣佈終止此次收購。公司方面稱,根據紫光國際與H3C Holdings Limited和Izar Holding Co簽署的《賣出期權行權股份購買協議》的約定,獲得中國證監會就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的註冊是本次交易交割先決條件之一,結合公司自身貨幣資金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爲順利推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及本次交易的實施,經慎重評估,公司決定先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工作,再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因此,目前公司先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待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後,公司再推進本次交易的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
紫光股份方面解釋收購新華三要先定增主要基於“自身貨幣資金情況和融資安排等因素”。記者也就公司自身資金以及進一步規劃情況等發送採訪郵件致紫光股份方面,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覆。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記者分析:“因爲紫光股份眼下並沒有充足的現金去收購新華三,而且即使拿出現在所有現金支付,也可能給日常經營帶來風險,所以需要通過定增進行融資。”
紫光股份2023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2.07億元,上年同期爲-16.36億元,同比下滑34.91%,主要因子公司經營性相關支出增加所致。公司總資產爲784.28億元。
此外,紫光股份公告提及的“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引發市場熱議,紫光股份方面提到收購“終止”又提及等定增後再推進收購。到底是“終止”還是“中止”?不少投資者擔心紫光股份是否還會繼續推進新華三的收購。9月25日,紫光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迴應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會先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工作,再推進重大資產重組。對於資產重組推進的事宜是“完全可以確定的”。
儘管紫光股份只是調整了收購與融資的先後順序,不過資本市場似乎並不買賬。9月25日,紫光股份股價跌6.94%,總市值爲672.40億元。
定增順利與否成關鍵因素
當前紫光股份控股子公司包括新華三、紫光軟件、紫光雲、紫光數碼、紫光西數等。方正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李宏濤指出,紫光股份近幾年通過外延併購、內部整合,逐步由最初以ICT分銷爲主的紫光數碼公司拓展成爲以交換機、服務器、數字化解決方案爲主的ICT全產業鏈公司,業務包括網絡、5G、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業務(新華三)、雲平臺業務(紫光雲)、軟件開發(紫光軟件)、ICT分銷(紫光數碼)、存儲產品(紫光西數)等。
目前,新華三已是紫光股份最重要的利潤奶牛業務。紫光股份2022年年報顯示,新華三佔紫光股份營收七成,新華三淨利潤超過紫光股份的歸母淨利潤。
紫光股份2023年年報顯示,新華三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9.91億元,同比增長4.87%;實現淨利潤18.23億元,同比增長2.62%。上半年新華三國內企業業務營業收入爲186.61億元。國內運營商業務營業收入爲52.36億元,同比增長30.79%。新華三國際業務營業收入爲10.94億元,同比增長20.94%。此外,2023年1至7月,新華三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人工智能相關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950%。
市場份額方面,新華三在路由器、以太網交換機等多個領域保持市場份額前三的地位。根據IDC、Gartner、計世資訊的相關統計數據,2020年至2022年,新華三在中國企業網路由器市場份額分別爲30.8%、31.3%、31.8%,保持市場份額第二。
同期,新華三在中國以太網交換機市場份額分別爲35.0%、35.2%、33.8%,保持市場份額第二;在中國企業級WLAN市場份額分別爲31.3%、28.4%、28.0%,連續十四年保持市場份額第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華三擁有當下“炙手可熱”的服務器業務。2020年至2022年,新華三在中國X86服務器市場份額分別爲15.4%、17.4%、18.0%,保持市場份額第二;在中國存儲市場份額分別爲11.4%、12.6%、12.5%,保持市場份額第二。
基於新華三的良好業績,業界一度看好紫光股份全資控股新華三後的前景,看好收購完成後能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如今宣佈終止交易,要先進行定增,也就意味着紫光股份全資控股新華三的計劃將要往後推延。
沈萌向記者分析,定增的週期包括與機構投資者談判定價以及相應審覈,然後是對新華三的收購。所以通常都會先進行私下磋商,等各個環節都確定後再正式啓動。
可留意的是,當下正值上市公司再融資收緊時期。今年8月,證監會表示將對“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監管政策調整後的8月以來,A股再融資終止的案例也增多了起來,不少企業陸續撤回再融資申請。據21財經統計,截至9月25日,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已有38家項目終止,遠超去年全年。
紫光股份後續定增能否順利進行也成爲推進新華三的收購的關鍵因素。
沈萌表示,再融資分定增和非定增,定增是定向發行,通常來說是與少數投資者協商,只要價格確定,相對發行難度較低。記者也就“紫光股份定增方案是否已有明確的定增投資對象”詢問紫光股份方面,但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覆。
(編輯:吳清 校對:顏京寧)